轮灌统筹“一盘棋” 送上田间“解渴水”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常轶茹 实习记者 王景鸿
秋风送爽,硕果盈枝。眼下正值丰收的黄金时节,田间地头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
9月4日,航拍布尔津县初秋田野。记者阿尔达克·拜斯汗 摄
今年入夏以来,在阿勒泰地区乌伦古河来水量较去年急剧减少及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的双重挑战下,农作物却得以“畅饮”,得益于阿勒泰地区水利局实施的轮灌统筹、联控联调机制。
今年,阿勒泰地区水利局立足流域统一管理大背景,以“一盘棋”思维统筹轮灌调度,以“联控联调”机制破解枯水年供水难题,通过提前谋划、科学调度、强化保障,不仅有效应对首轮用水高峰,更实现“节水”与“增收”双向共赢,为流域农业稳定发展、乡村振兴成果巩固奠定坚实基础。
下好“先手棋”,构建抗旱保灌统一战线
乌伦古河流域涉及青河县、富蕴县、福海县及相关兵团单位,流域管理协同性、用水调度统一性直接关系抗旱成效。基于对气候、水情形势的预测分析,阿勒泰地区水利局打破行政区域壁垒,率先启动全流域抗旱协同机制。
及时组织乌伦古河流域内各县(兵团)用水单位召开水资源调度会议,就乌伦古河流域旱情形势、水资源总体情况以及水库蓄水、春灌、轮灌计划等事项进行会商。相关县(兵团)针对2025年严峻的抗旱形势,及时调整灌区种植结构,完善应急抗旱措施,做好应急抗旱各项准备工作。
用好“每方水”,激活流域统一管理效能
在流域统一管理框架下,阿勒泰地区水利局聚焦“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通过“科学分配、动态调控、精准计量”,把每一方水都用在“刀刃上”。
分级配水,实现流域用水“精准到闸”。立足流域内灌区农作物种植结构与生长周期,制定“流域—县(兵团)—灌区”三级水量分配体系,指导萨尔托海水库管理处将水量统一分配至每个一级取水闸,明确各县(兵团)用水总量;由各县(兵团)结合灌区实际,将水量精细化分配至田间地头,确保“大流域均衡、小灌区精准”。
8月29日,俯瞰新疆阿勒泰科克苏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美景。记者阿尔达克·拜斯汗 摄
动态调控,应对用水需求“实时响应”。依托水利信息化设备,构建“气象—水情—农情”三位一体监测网络。实时掌握河道水位、流量及水库蓄水变化,动态优化轮灌计划;自6月22日起,以河道控制闸为单元将流域划分为4个片区,较常年提前10天实施“10天一轮”的全流域统一轮灌,避免发生“上游漫灌、下游缺水”现象。
精准计量,夯实用水管理“数据基础”。灌溉期伊始,协调自治区阿勒泰水文勘测中心,在全流域一级取水口开展取水流量、水位流量关系率定工作,确保每处取水口供水量可监测、可追溯,严格执行调度指令,每天抽查供水流量,为科学调度提供数据支撑。截至目前,流域已累计供水6.7亿立方米。
织密“安全网”,夯实流域水利设施根基
流域统一管理的高效落地,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地区水利局以“全流域设施统一维护”为抓手,投入资金、人力排查隐患,保障输水“动脉”畅通。
阿勒泰地区水利局加强对乌伦古河流域水库、水闸等水工建筑物及渠道运行状况的监控监测,及时清除河道淤积,全面排查水库、水闸、渠道险工险段、测控一体化闸门、机电设备等重点部位,有效保障渠系行水畅通及建筑物安全运行。截至目前,已排查并消除水闸供水安全隐患6处,水闸前后累计清淤300立方米。
8月29日,俯瞰新疆阿勒泰科克苏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美景。记者阿尔达克·拜斯汗 摄
同时,制定《阿勒泰地区2025年夏季抗旱保灌工作方案》,在全疆率先实行主要河流“一河一策”汛期,制定“一河一策”工作方案、“一库一策”蓄水方案,靠前部署抗旱人员、车辆及应急预案,为流域抗旱保灌提供应急保障。
算好“节水账”,彰显流域管理价值
在全流域统一管理、联控联调推动下,乌伦古河流域抗旱保灌工作成效显现,为“枯水年”农业生产注入强心剂。
节水成效突出,水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截至目前,流域已顺利完成6轮统一轮灌,每轮轮灌节水约1100万立方米,累计节水6600万立方米。
9月14日,阿勒泰市拉斯特乡出现云海景观,农田、民居、山脉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村画卷。记者 阿尔达克·拜斯汗 摄
下一步,阿勒泰地区水利局将继续以流域统一管理为核心,持续加强与流域各县(兵团)的协作,动态优化轮灌措施,确保全流域供水平衡;深化与水文、气象部门沟通,积极探索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多渠道缓解旱情;积极争取中央、地方资金支持,加快流域水利基础设施维修养护,推动全流域水利工程“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维护”,进一步提升流域水资源调控能力,为乌伦古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提供长期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