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勒让戈壁滩长出万亩“绿色经济带”
5月22日,策勒县在16.8万亩荒漠戈壁滩上种植的杜仲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曾经的不毛之地逐渐展现出绿色生机。
策勒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全县沙漠和戈壁占比超一半,生态环境脆弱,长期饱受风沙侵袭,历史上县城因风沙三次被迫搬迁。为改善生态,当地长期致力于荒漠化治理,此前已取得一定成效,如恢复绿洲边缘天然植被25万亩,风沙前沿后退8公里,38个自然村生态环境好转 。
此次杜仲种植项目是新疆国磬未来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生物沙漠”技术为核心,结合智能节水灌溉系统,解决了戈壁滩干旱缺水、土壤贫瘠等难题,为杜仲生长创造了适宜条件。杜仲是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不仅树皮、树叶可入药,还能提取橡胶,市场前景广阔。其适应性强,耐严寒、干旱,能在恶劣环境生长,非常适合在策勒县戈壁滩种植。
新疆国磬未来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馨梅说:“这块地距策勒县城约15公里,这儿曾经是风沙环绕,不长任何的庄稼,而且盐碱非常严重。如今我们在这里种出来了杜仲、防风玉米和滨藜一号,现在这些作物都在茁壮成长,打破了不毛之地的传言,也改善了这一片沙漠的生态环境,把荒漠变为标准农田。”
今年2月26日,新农创公司与国馨未来集团共同为项目奠基揭牌,标志着项目正式启航。目前,从河南引进的杜仲树苗已经在策勒县万亩戈壁滩上大量种植,杜仲树苗下还种植了玉米、滨藜。近期还种植花生和公高粱,部分杜仲已成功存活,长出新叶,呈现出盎然绿意。该项目未来还计划扩展至250万亩,不仅能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减少风沙危害,还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增长。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为当地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策勒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副董事长甘璐说:“我们在策勒县的沙地引进了先进技术,种植了杜仲树、多棒玉米以及肉苁蓉等植物。现在初步产生了生态效果,同时带动了当地农牧民的就业,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5月22日,策勒县在两万亩戈壁滩上播种的多棒玉米种植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棵棵破土而出的玉米苗,让曾经荒芜的戈壁滩变为充满希望的绿洲。
策勒县戈壁滩面积广阔。长期以来,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实现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一直是当地面临的重大课题。此次多棒玉米种植项目的实施,正是策勒县在这方面做出的大胆尝试与积极探索。
多棒玉米,因其单株可结多个果穗而得名。相较于普通玉米品种,多棒玉米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更高的产量潜力。其根系发达,能够深入戈壁滩贫瘠的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有效抵御风沙侵袭,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同时,多棒玉米的种植也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种植过程中,技术团队克服了诸多困难。戈壁滩土壤贫瘠、保水保肥能力差,他们通过改良土壤、精准施肥等措施,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条件;针对戈壁滩干旱缺水的问题,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确保玉米生长所需水分。经过精心培育,目前两万亩戈壁滩上的多棒玉米出苗率超过90%,长势喜人。
村民巴拉提·麦提图尔荪说:“现在两万多亩地都开始播种玉米了,一天能播种300亩。我们在这里一天的工资是230块钱,工作8个小时,上班的地方离我家很近,干啥都方便!”
多棒玉米种植项目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减少风沙危害,还将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途径。玉米成熟后,可通过销售玉米籽粒、青贮饲料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此外,项目的成功实施也为其他地区在戈壁滩、荒漠等恶劣环境下发展农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策勒县五疆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魏桂森说:“我们公司现在播种的玉米是属于多棒玉米,它一株上面能结两到三个棒子,能增加更多的产量,而且这个品种更适合策勒县的盐碱地。”
策勒县计划将多棒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并延伸产业链,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还将结合当地生态旅游资源,探索“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策勒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利富 赵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