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资金赋能 伊宁市乡村焕新
一块块硬化路面铺就出行坦途,一幅幅墙画点缀乡村美景,伊宁市巴彦岱镇三段村正经历着一场华丽蜕变。作为2024年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在江苏援伊·南京工作组450万元资金的支持下,伊宁市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项目在巴彦岱三段村和巴彦岱村相继实施,持续为乡村风貌焕新添彩。
巴彦岱镇三段村新晋打卡点
5月21日,记者走进巴彦岱镇三段村,一排排沿街整齐的店铺、巷道中色彩斑斓的墙面,以及老百姓洋溢的笑脸,都彰显着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工程带来的显著成效。这些从细微之处着手的改造,切实做到“内外兼修”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平整的路面
人居环境的改善,村民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金晓梅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的家庭餐饮店沿街而开,三年前主营凉粉、凉面等美食。可曾经路面状况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严重影响生意。去年,随着路面硬化和凉棚搭建,环境美化后,游客纷至沓来,收入也水涨船高。如今,金晓梅每天的收入可达1000至2000元。说起村里的变化,她感慨万千,“以前路太烂了,特别脏,灰也特别大,特别影响生意,窗户都是关着的,不敢开着的。现在路修好了,一点一点地给我们打造,灯、花之类的,特别漂亮。绿化还有硬件设施都好了,每家店的生意也都好起来了。”
金晓梅正在为游客准备午饭
人居环境的升级,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更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新机遇。随着村容村貌的美化,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村民瞅准商机,纷纷开办农家乐、民宿,售卖特色农产品,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今年“五一”期间,村民纳建萍家的拌面馆也开张了。“现在我们三段村环境好了,民宿也多了。我老公正好有这个手艺,我们就自己开了店,生意还不错。希望生意越来越好,越干越好。”纳建萍说。
纳建萍的老公正在切辣椒
旅游导示牌、花箱、垃圾桶等设施的安装,规范了乡村旅游指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墙面彩绘为乡村注入文化灵魂,充满乡土气息与现代审美的画作,成为村民家门口的 “文化长廊”。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汇聚成提升乡村品质的强大力量。
三段村墙绘
“精选15处画了墙绘,建了新停车场,增加了6个充电桩。人越来越多,游客越来越多。”巴彦岱镇三段村党支部书记张龙介绍,“去年的‘五一’期间客流量2000人次,今年近5000人次。以前只中午有人来,现在早中晚都有人。商铺从去年的100家开到了今年的140余家。每个店都爆满,供不应求。”
沿街店铺
在援疆资金的赋能下,伊宁市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项目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它从细微处发力,改善农户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旅游体验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该项目自2024年11月开工,预计在2025年5月底6月初全面完工。
(伊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红叶 迪丽达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