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麦里上百野驴“泡澡”解暑 人工水源地成生命绿洲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曹华
7月28日下午,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乔木西拜国家级公益林管护站,副站长蒙坎·吾通拉生紧盯着视频监控屏幕,熟练地操控鼠标,画面旋转、拉近。突然,一处名为“白房子”的水源地映入眼帘:上百匹蒙古野驴正聚集畅快饮水,天上草原雕、秃鹫等猛禽不时掠过,几匹喝足水的普氏野马在水边悠闲踱步。
炎炎夏日,大批蒙古野驴在人工水源地聚集,畅快饮水。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曹华摄
此时,保护区气温在40摄氏度左右。蒙古野驴在水源地饮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喝足后,它们并未离去,而是在水源地附近徘徊。一些野驴甚至长时间站在水中,享受四肢浸泡的凉意。除了蒙古野驴,普氏野马、猛禽等动物也纷纷前来,它们互不干扰,共享这处清凉甘甜的水源。
“这处水源地位于管护站西侧6公里处,是我们管护站三处人工水源地中面积最大的。”蒙坎·吾通拉生介绍道。
乔木西拜管护站辖区是普氏野马野放的主要活动区域,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多处天然水源地和三处大型人工水源地。今年6月以来,保护区降水稀少,部分小的天然水源地水位下降。为保障野生动物饮水,保护区加大了人工水源地的补水力度,抽取地下水注入人工水源地。因此,包括蒙古野驴在内的野生动物逐渐向人工水源地集中,形成了大群野生动物聚集饮水的壮观场面。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乔木西拜国家级公益林管护站站长阿达比亚特在查看28号水源地情况。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曹华摄
在管护站站长阿达比亚特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蒙古野驴聚集的白房子水源地。此时,蒙古野驴已离去,刚刚还热闹的水源地重归寂静,水边只留下密密麻麻的动物足迹。水源地边缘,一根埋入地下的水管正汩汩流淌着清澈水流,通向4公里外的一处地下水井。“这几天持续高温,我们通过监控发现,蒙古野驴特别喜欢围着水管喝水,清冽凉爽,非常解暑。”阿达比亚特说,为保障野生动物有充足水源,管护站24小时不停向人工水源地注水。
在另一处28号天然水源地,细小的水流从出水口的泥沙中缓缓渗出,在低洼处形成了一小片水域。阿达比亚特仔细查看水源的面积、卫生和出水情况,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水车注水、清淤等措施。“天气炎热,野生动物需水量增大,一些小型水源地可能出现干涸。这时我们就需要人工干预,通过车辆拉水为天然水源地补水。”阿达比亚特表示,若发现野生动物在水源地被困甚至死亡,还需及时救助和清理,确保野生动物安全及水源卫生。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分布着60多处野生动物水源地。这些水源地大多沿着卡拉麦里山分布,在低洼处或山沟中形成小型水域,成为普氏野马、蒙古野驴、鹅喉羚等野生动物的生命之源。
阿达比亚特表示,将密切监控野生动物水源地的变化情况,及时通过人工补水,保障野生动物在夏季的用水。
炎炎夏日,汩汩清流持续注入水源地。水边,野驴低头畅饮,野马悠然踱步。这些清流不仅为野生动物解暑,更滋养着这片广袤荒原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