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观察|从“资源依赖”到“价值创造” 阿勒泰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婷
阿尔泰山脉绵延起伏,额尔齐斯河奔腾不息。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阿勒泰地区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特色产业集群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以深化开放激活区域发展“动力引擎”,以民生改善筑牢和谐稳定“坚实根基”。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64.98亿元,旅游接待量突破4000万人次,这组数据正是阿勒泰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喀纳斯景区一角。阿尔达克·拜斯汗 摄
9月22日,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10场上,阿勒泰地区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展和成效引人关注。
产业集群筑基:特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阿勒泰的发展优势在资源,潜力也在资源。”阿勒泰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杰恩斯·哈德斯介绍,阿勒泰地区立足“世界三大有色金属成矿带之一”“北疆水塔”等独特禀赋,全力打造绿色矿业、清洁能源、旅游、现代农牧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核心就是推动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向“价值创造”跃升。
绿色矿业挖潜增效与链条延伸并重。阿勒泰地区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2023年以来投入勘查资金7亿元,实现矿权出让收益近87亿元,新探明金、铜、锌等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超1000亿元。与此同时,技改升级与链条延伸同步发力,2024年实现绿色矿业产值120亿元。
矗立在布尔津县郊的风力发电机。图片由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阿勒泰水、风、光资源富集,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提速。“2024年底,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94.4%,年发电量131.6亿千瓦时。”杰恩斯·哈德斯说,2025年,阿勒泰推进26个项目,在建装机1022万千瓦,年底前预计建成并网规模达到550万千瓦,将全面建成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加快构建“风光储算”协同发展的绿电产业链条,8个算力项目开工,目前在建风机装备制造企业6家,新建风电项目设备“三大件”基本实现本地化制造,年可新增产值50亿元。
阿勒泰地区拥有51个国家A级景区(含3个5A级景区),冰雪资源得天独厚,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冰雪经济集聚区,已构建“四区一园”布局,旅游成“全季全域标杆”。“人类滑雪起源地”“中国雪都”品牌升级,跻身全国冰雪经济发展第一梯队。《我的阿勒泰》带动阿勒泰搜索量上涨562%,加之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体系不断完善,游客体验持续优化。
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2024年,阿勒泰地区粮食播种面积193万亩,产量历史性突破百万吨大关,增量和增速均居全疆首位。畜牧业稳步升级,“阿勒泰羊”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青格里绒山羊被认定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新品种。林果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中草药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吉木乃额河螯虾“北繁南养”技术打通南北养殖链,苗种供应全国。
开放合作赋能:口岸枢纽链接内外市场
坐拥塔克什肯、吉木乃、红山嘴三个陆路口岸,阿勒泰地区正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杰恩斯·哈德斯说,阿勒泰地区以口岸经济为支点,推动对外开放走深走实,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塔克什肯口岸过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疆公路口岸之首,吉木乃口岸过货能力显著提升。G681线阿勒泰至禾木喀纳斯公路、G331线青河至富蕴至阿勒泰公路等建成通车,国省道串联全域,“公路串珠成链、立体交通互联”的开放通道网络基本形成。
出口商品车在吉木乃口岸等待通关(资料图)。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汤永摄
西北首个农业开放型试验区——吉木乃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挂牌成立,农业对外合作交流中心同步动工建设。“吉木乃口岸获批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监管场地,成为新疆首个、西北五省区唯一陆路口岸食用水生动物指定监管场地,累计进口鲜活帝王蟹172吨。”杰恩斯·哈德斯介绍,2023年以来,阿勒泰地区累计实现进出口货运量907.45万吨、货值282.89亿元,外向型经济规模持续壮大。
此外,环阿尔泰次区域国际合作会议、环阿尔泰山冬季运动会接连举办,阿勒泰与周边国家的经贸文化交流不断深化。黑龙江、吉林两省精准支援,2023年以来投入11.37亿元实施332个项目,带动就业1.2万人,助力特色农牧产品外销超2亿元,文旅合作引客30万人次,“内外联动、多方协同”的开放格局已然形成。
民生福祉提质: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杰恩斯·哈德斯的话里满是民生温度,阿勒泰地区将76%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连续两年实施十件民生实事,以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书写民生答卷。
2024年,阿勒泰地区城镇新增就业7869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4.55万人次,城镇零就业家庭持续保持动态清零。31处城乡日间照料中心、484个老年助餐服务点建成投用,407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顺利完成,老年人晚年生活更有保障。
新疆财经大学阿勒泰校区体育老师杨义乐正在指导学生篮球快攻战术。 王景鸿 摄
新疆财经大学阿勒泰校区正式设立,地区构建起从学前到本科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哈巴河县、吉木乃县和阿勒泰市、福海县分别通过国家、自治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评估认定,布尔津县、福海县通过自治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地区人民医院挂牌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县域医共体深入推进,乡(村)卫生院(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远程医疗服务县乡覆盖率达100%,乡级检查、县级诊断新模式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杰恩斯·哈德斯介绍。
155座幸福驿站、3805座牧民住房相继建成,新建、修缮牧道900余公里,辐射服务5万余名转场牧民。天然气利民、保障性住房等工程落地见效,83座旅游厕所完成新建改建,生态停车场、观景平台等设施同步升级。“乌伦古经验”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阿勒泰地区成功创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地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
“从产业集群蓬勃兴起,到开放门户不断扩容,再到民生福祉日益增进,阿勒泰地区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杰恩斯·哈德斯表示,未来,阿勒泰地区将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贡献阿勒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