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总书记报告丨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奋斗是对嘱托最好的回答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杜建辉
“习近平总书记来新疆了!”9月23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抵达乌鲁木齐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的新闻后,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一片欢腾。
“总书记再次来新疆,我们心里充满温暖与感恩。”达西村村委会原主任买买提·玉山激动地说,这些年,村里产业兴旺了,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们住上了宽敞舒适的房子,自来水、天然气通到了家里,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达西村曾经是一个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讲到了达西村的村训——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消息传来,村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给总书记写信,汇报近年来村里的变化。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达西村全体村民回信:“希望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像吸铁石一样把乡亲们紧紧凝聚在一起,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把生产搞得更好,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
达西村党委书记夏提古丽·热合曼说,收到总书记回信后,村党委始终以回信精神为指引,推动基层党组织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引领”的转变。村里常态化推行“一委三中心”运行模式,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增强。2014年以来,在致富带头人、村级后备干部、青年优秀分子中累计发展党员89名,为达西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这些年,我们村的变化太大了,这都是干部带领得好。以前守着几亩地,收入不多。现在村里发展乡村旅游,我开了风情园,旅游旺季时平均每月有1万元的收入。”达西村村民汗米热·库来西话语间满是感恩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信心。
近年来,在达西村党委的带领下,各族群众奋发图强、勇毅前行,达西村逐渐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明星村。在产业发展上,达西村摆脱了过去“单一低效”的局面,迈向“多元兴旺”的新阶段。在基层治理方面,通过积分制管理等创新方式,大家积极参与村庄规划、环境整治等各项事务,从“被动旁观”转变为“主动作为”,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治理格局。
“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247.2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4万元。”夏提古丽说,“我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带领全体村民继续团结奋斗,把达西村建设得更加宜居宜业,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